|   麦粒肿系胞睑边缘生出的小硬结,红肿疼痛,形似麦粒。俗称“针眼”。【临床表现】
 初起时痒痛,局部硬结,微有红肿,有触痛;继而胞睑红肿,硬结较大,灼热疼痛,有黄白色脓点。
 【病因病机】
 多因风热之邪客于胞睑,火烁津液而化生为疖肿。喜食辛辣炙烤食物,积热于胃,循经上炎,上攻于目而发肿痛硬结。
 【诊断】
 发病缓慢,初起胞睑局部症状不明显,但伴头痛发热及全身不适致使忽略本病病位。当明确诊断该症时已有胞睑红肿,硬结较大,脓点发生,甚至反复多次发病。
 【辨证】
 脾虚湿热上扰,胃火热盛。
 【治疗】
 1.治则:健脾除湿,清胃降火。
 2.基本操作及处方
 a.患部及周围使用砭板守法;
 b.攒竹、鱼腰、丝竹空三穴连线自内向外刮法;
 c.光明、头维、完骨、合谷点压。
 3.加减
 热盛加曲池、行间点刺;麦粒肿若在下睑处加承泣、四白点压;湿重者加脾经下肢段叩法。
 4.方义
 眼睑患部守法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,使麦粒肿消散;攒竹为足太阳经眼部要穴,与鱼腰丝竹空三穴均在目上,长于清泻眼部郁热而散结;光明、头维、完骨、合谷治疗目疾有特色,共同消肿祛瘀止痛。
 【医案举例】
 孙女士    28岁    银行职员    2004年3月
 自觉左上眼睑不适,发现有一麦粒肿,硬痒,压之有痛。舌淡红边尖红,苔薄白,脉弦数。
 砭术治疗:使用砭板弓背,自睛明穴向太阳穴刮法,经过肿物部;再自攒竹向丝竹空刮法。后将砭板阔面敷于患处,40分钟,每日1次。3日后坚硬之肿物变软,10日后全消。
 
 |